top of page
Fuzz Fuzz
LiangYue+ManYi  Project  
Opening Reception &Performance : May6. 2017,7pm
Exhibition Dates: May 6.2017 - June 5. 2017
Address: SVA-NYC Art Platform (SNAP),Shanghai,China

 

​Three-Channel video / 16:9 / HD / color/ Dual channel/ 15mins  / 2017

 

"Fuzz"中文解释大约指绒毛、轻柔的物质;竖起来的短细的毛发;或做动词解释为使绒毛飞散;变做绒毛状;变得模糊;或指起毛;使模糊。在声音艺术的领域,FUZZ是一种声音效果器的名字,特指这种毛毛的,静电般的、或滋滋滋或嗡嗡嗡的声响和频率。

这个作品为我和满异的二次合作呈现,用了这样一个滋滋嗡嗡的名字,想请大家来体验作品现场所带来的如同静电般存在的情绪触感。

​开幕还有个现场声音的即兴制作,做为一种人肉记忆,现场的声音我们不留档,嘿嘿。

 

The Chinese definition of “FUZZ” is refersto fluffs, soft substances; vertical, short and thin hairs; when it was used as a verb, the definition is to make fluffs fly, to become a fluff’s shape, to become blurred, or to raise fluffs; to make something vague. FUZZ, in the field of sound art, is the name of a sound effectdevice, especially referring to the hairy, electrostatic-like, or sizzling, orbuzzing Sound and frequency. 

 

The work present by artists duo Liang Yue and Man Yi. With such as izzling and buzzing name, we want to invite everyone, in the scene, to experience the electrostatic-like emotional touch, brought by the work, fulling with daily familiar or not being found. It will be live sound performence in opening reception,  we are inviting everyone to experience an unusual weekend( beer and pizza will be offered in the evening).

Fuzz Fuzz
LiangYue+ManYi  展览制作人➕SNAP创始人 胡任乂  对谈
梁玥+满异 (展览制作人) A 
胡任乂(艺术家,SNAP 创办人 ) H

H: Fuzz Fuzz很吸引观众,具体怎么用语言去解释?

A:没有办法用语言去描述的一些影像或者声音的印象,是否可以用一帧影像或者一段声响去描摹出来?就好像一种非清醒状态下,一种关于身体或者视觉的残留的记忆,我们在亲身经历这些的时候,会遇到周围有一些感觉的场,带着类似分子、量子、电子或者很多颗粒感的一团一团的能量。我们的展览是关于能不能把这样一整团的能量像水或者空气一样充斥到空间去,不管这个空间的体量大小,都是可以把它填满的。这就是”Fuzz Fuzz” 的出发点,一种试图被还原的,绒毛状的,静电感的场。

H:展览现场,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美国的六,七十年代,你们的东西其实对我来说还是很迷幻的,虽然没有像Grateful Dead如此美国化迷幻,但是,我可以看倒很多画面以外的图像。 

A:其实人本身是有这种机能的,只是这个机能需要一个催化剂,找准开关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现在没有用过多的技术,没有用很多复杂的灯光效果什么的,轻轻的点了几笔,其实是跟人的某种熟悉感有关系的,这种熟悉感是来自于一种不自觉的体感。

H: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展览中阐述的概念很明确,你们的展览反而在走不同的方向。当时我坐着,坐一会儿后根本走不掉。有时候看一个叙事性比较强的作品的时候,观众觉得看懂了就可以离开了。

A:就好像有的书是你一定要从第一页开始看,然后到一定的部分读者就猜测得到结尾了。但是有的书让读者觉得猜不到下一步会讲什么,但是随便从哪一页开始翻的话,有一种随机的趣味感,读者会有动力放松的进入。

H:那么你们的作品对观众以及对观众参与的方式有要求吗?

A:开放性的吧。没有什么要求,每个人会得到自己的感受。使观众以一个自然的状态进来,不管他是焦虑的或者今天来大姨妈了,或者是怎样。因为观众参与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就像开幕时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看到那个海水的画面会有恐惧感。因为他本身就有这方面经历,在展厅会引起联想。来自观众的开放性的反馈也是我们这个作品的一部分。

H:对,我觉得你们的作品可能在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下展出会有不同社会反应。

A:我们这些年来的一些工作以及说一些思考方式,都常常会把作品当成不是我们在表达什么,而是说给来看的人打开一个门,让他进到这个门里面,看到的有可能只是一个反射。

H:采集这些素材的时候,你们都是有一定的根据吗?还是相关展览素材应该是为了配合展览才去做的?还有,那个展厅里面的人声,能解释一下吗?

A:素材是平日收集的,这个人声就是环境的声音。就像在家里,可能你在洗碗洗澡的时候,听到电视机里面放的声音,或者你在进入睡眠的时候传来远处的声音,就是这种很随机的声响。

H:一个艺术家首先要了解自己,那么在了解到自己之后,才知道与自己适合做什么,然后自己最擅长与做什么。

A:我们一直喜欢往里走,往里走反射外面的东西。我们对现在新的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也是充满好奇的。

H:你们会把自己的作品归类到一个必须要有多媒体去完成的方式吗?

A:虽然上次在SNAP做的”上山喂鱼”,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结合的方式,接下来的合作其实也是开放的,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

H:作为艺术家你们是可以接受冒险的!每个作品接下去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比方说这个作品明年会是什么样? 现在的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身体,都早已经被宠坏。对于艺术家来说,要时刻接受冒险。展览完成之后会不会有一些失落?

A:我们只会想接下来有兴趣要做什么。

H:你们在这个展览,当时现场表演结束之后,有没有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与观众交流和阐释?

A:作品与观众的交流更多是感性层面上的,我们很乐意去听观众的反馈。 

H:你们会不会接受与更多不同艺术家的合作?

A:这种可能性都是开放的。关键就是比方说,两个人是这样玩,再加一个人是那样玩,三个四个人是怎么样玩。就像几个人一起做游戏,看能不能把这个游戏做出来。
bottom of page